首页>科研>学术动态

观察|藏传佛教宁玛派六大法脉

天籁妙音 2022-11-14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流派之一,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僧帽,所以也被称为红教,在各派中历史最久,形成于公元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所谓古,是说它的教理是从公元8世纪时传下来的,历史悠久;所谓旧,是说它的一些教义教规是以古时候吐蕃的旧密咒为主。宁玛派最初没有寺院,组织涣散,也没有系统的教义和完整的僧伽制度。后来通过编撰经典,建立寺院,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一个教派。这一教派开始时是没有名字的,直到后来其它一些教派产生,才由于它的特征而被称为宁玛派。

  在藏传佛教宁玛派,近代有“六大寺院两大传承”之说,六大寺院所指的是噶托、佐钦、白玉、协庆、敏珠林、多吉扎六座寺院,两大传承则指近代的两位著名掘藏上师敦珠朗巴和晋美朗巴所掘出的“敦珠新宝藏”和“隆钦心髓”(藏文为“隆钦宁提”,汉意为“广大界心要”)两大伏藏法系。而在这六大寺院两大传承中,尤以隆钦心髓最为著名,可以说是遍传整个雪域,虽然六大寺院都有自己的不共传承教法,但不修学隆钦心髓者却鲜为听闻。

  噶陀寺

  噶陀位于四川省西部金沙江流域的白玉县河坡地区白龙沟朵念山的山腰,海拔4800米,与西藏仅一山之隔。在宁玛巴传承三流,六大金刚道场中噶陀寺是最著名的一个。 噶陀又译作噶妥、(嘎拖、嘎多),噶陀寺堪称宁玛派的母寺。在过去的800年间,由圣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有十万之众。如今噶陀传承的上师们已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等世界各地。

  噶陀寺全称是“噶陀多吉丹”,“噶陀”藏语意思是:“噶字上面”;寺址上有一巨大光滑的大白石,石上天然形成了一藏文字母,读音为“噶”, 因此而得名。“多吉丹”意为“金刚座”。莲花生大师曾亲自为噶妥开光加持十三次。并在《本身传记》和诸多伏藏经中授记“雪域圣地之最,弘扬空行意西措杰密法之源”。其加持力与印度金刚座相同,故又被称为“第二金刚座”。从莲师的大弟子白如扎那译师和嘎.当巴德西开始到亚喇.白玛登为止,依于《大圆满观髻秘诀》和《大圆满心部圆诫》等十三广注闭关专修,先后得到虹化成就的修行者就有十万人之众,堪称举世无双。

  噶陀寺在藏历第三胜生土兔年(1159年)由宁玛派高僧嘎.当巴德西(1122--1192)年创建。距今已有840年,历八十四代主寺。其中元朝的克珠.益西布巴,才学超群,证境无碍;萨迦派(花教)五祖八寺巴赴京路过噶陀寺时,拜克珠.益西布巴为上师。并挥毫赞叹道:“宁玛无上密法之精华所集,东方噶陀寺主克珠.益西布巴如亿日光芒普照大地。”公元1360年翁修.巴瓦大师主寺时,在其弟子云南木氏王族的协助下扩建了原有的大殿。1435年,波布瓦向秋生格主寺时,噶陀的殊胜密法远播到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前来朝拜的僧众有近万人之多。藏历十二胜生(约公元1686-1764年间) ,直美锡雄.贡布主寺时,被清朝康熙皇帝迎请至京都,封为国师,亲赐宝冠,四窗轿以及全套宫中仪仗和乐器。第十三胜生铁龙年(公元1760年),格则牛麦.泽翁曲珠主寺时,因其无碍辩才,在与西藏各学派进行辩论时获得“班智达”的尊号。其弟子章嘉活佛亦被雍正皇帝迎请至京,尊为国师。泽翁曲珠任波切对旧有的经、律、论以及宁玛续部著作等,进行了详细校注,刻版保存并作了真实的论证。主持修建的直美锡雄灵塔。在藏地被誉为“雪山一饰”。第三世格奔名邬金切及坚参,因其修证无碍,圆通显密被达赖喇嘛请为经师。他主持建造的印经院藏书达七千余部,六万多册,是当时康藏地区存书最多、规模最宏大的印经院。

  按照始于元朝克珠.益西布巴任波切的前例,宁玛噶陀法统在每年藏历六月初十莲花生大师生辰,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法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僧侣,信众汇集于此,共同诵经祈祷。相传最大的一次法会,有十八万僧人参加,身着红色法衣的僧侣聚集在噶陀及周围的山坡上,如红色的海洋,映照天空。他们齐声诵经,其场面之壮观,气势之磅礴。一时在印、藏两地传为佳话。公元1992年,重建不久的噶陀寺在当代主寺直美锡雄任波切财力支持下,由洛珠.丹贝坚参任波切主持了吉文.任波切的坐床仪式和千僧大法会。又在1995年广邀宁玛各传承寺院的活佛、僧众共四万多人,举行规模浩大的“万僧大法会”,法会中,僧侣们同修“三身坛城”同为佛法昌盛,世界和平而祈祷。

  噶陀寺原有的经堂、密宗神殿、修学堂、印经院、闭关房、僧房,在十年动乱中受到严重毁坏几乎成为废墟。全寺僧众活佛为修复寺院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历时十年时间,终于基本完成了重建工作。新建大殿三座,其中大金殿占地60多平方米,可容纳两千余名僧侣诵经习法,其建筑风格全部选用藏式彩画木雕,墙壁四周绘有释迦佛本生传及佛教寓理故事。殿内供有各种密宗本尊佛像、佛塔,庄严殊胜。修学院为一百多名到噶陀游学修法的学僧提供优良的修学环境,培养出一批批出类拔萃的僧才。当代噶陀寺已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圣地。

  该寺保存有元朝御赐的莲花生刺品残部、八思巴赠与该寺的印章,明朝文殊佛像、清朝皇帝御赐的经书《可奔全集》、瓷碗及格萨尔时期的箭簇、单耳青铜罐、兽型等珍贵文物。

  佐钦寺

  寺院于公元1230年由高僧嘛尼仁青的高徒迦卢巴旦曲丹增仁波切创建(西藏地方面临归附蒙古汗国时期)。该寺院原名生达佐钦大圆满吉祥禅院,持续兴盛近470年。曾进行多次修复,具足显密甚深广大传承,戒律严明,如理闻思修,成为康藏宁玛派别解脱戒与菩萨戒的授戒中心;是五明与大圆满的修证中心。

  在公元1265年八思巴从蒙古汗国回来后,在此地寺院的基础上又修建了几座经堂等。公元1698年,邬坚桑丹仁波切奉上师阿旺洛桑嘉措生前的谐旨与毗卢遮那佛口谕,在怖畏金刚降魔地隆嘎山修建寺院:包括大殿一座、禅院三座、经院一座、汉藏学者经典著作库一座、上师殿一座、僧舍。塑造本尊、菩萨、上师像以及镏金彩绘六大密部所属坛城之寂怒本尊、空护法像极为庄严。在开光大典迎请诸佛圣众法会时,诸佛圣众像朗朗日轮降临融会到寺院,给寺院巨大的加持。当地的藏民信众看见红光普照,空中朵朵鲜花飘落,听闻侥钹之清脆妙音等等殊胜奇景,壮观美丽。寺院落成开光后,老寺院迁入新址。当时四众弟子遍布康藏,前来常住的僧人近450人。由于僧众不断增加,于公元1792年在隆嘎山下生达地方,由晋美腾秋旦巴朗杰仁波切建成了八十八根长拄组成的大殿,与前期寺院连成一体。于1985年又修建了五明佛学院一座,闭关院两座,从初始创建之今,生达佐钦寺已走过770年的光辉历程。众多大成就者都曾亲临本寺开光加持。如八思巴尊者维修过本寺院并开光;宗喀巴大师前藏时,路过本寺,在石岩上以神通用指写下六字真言及留下足印,宗喀巴大师赞叹本尊怖畏金刚地,长出柏松,之今还在。还有菖才旺王、萨迦法王、嘎玛巴、历代司徒活佛皆亲临本寺开光加持。全知麦彭仁波切到达本寺时,曾亲见七佛尊容。智者嘎玛差美给神山进行开光,并对转此山的善因进行了释义。

  佛教事业及传承生达佐钦寺的佛教事业,是以学习大小五明,弘扬释迦正法,传讲与修行显密甚深广大经、律、论三学。如《究竟一乘定性论》、《中观》、《大圆满》等。根据四众弟子根机,分别按次第传讲相应法轨趣入如理修行与通达。以戒学为基础,而修定,以修定而生智慧,最终证圆满无上大菩提。本寺之今有26代成就转世活佛,37代法台的传承,诸智者在此所成就的讲、修、行三功业殊胜无比,闻名遐迩,特别优秀者有精通显密二宗的大堪布查格西洛珠曲杰俄色,被称之为南方班智达的察查嘎玛朗杰;声学家晋美阳杰仁波切;医学家邬坚丹增;虹身成就者邬坚桑丹等。这些智者们在整个康藏地美名远扬。四世佐钦活佛晋美色西平措和五世晋美藤秋旦巴时代弘扬佛法的建树尤为重大,对各宗派圆融无偏见赢得众学者的赞扬,在此期间寺院、僧伽、修行法事等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主要有大班智达阿旺洛桑嘉措赐邬坚桑丹的赤金开口毗卢遮那佛贡日曲旺修的伏藏品,本尊莲师避灾佛,仁真亚美林巴取藏品宝匣,本尊怖畏金刚化身红牛降魔时留下的手足印遗址,金铜铸造两层楼高的释尊佛像以及千手千眼观音、二十一度母,莲花生八像,由金铜药泥塑造的上师、护法本尊等千余尊,另有金粉写成的甘珠尔与丹珠尔等众多佛学经典与学者著作三万二千余卷,还有金铜所铸之灵塔。

  白玉寺

  白玉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西南的白玉山,为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喇嘛庙之一(另两个是白玉县的甘拖寺和德格县的竹庆寺)。为德格土司供养的五大家庙之一。白玉寺依山而建,始于清康熙年间,有“灵鹫莲花院,人间明镜台”的美称。白玉寺清康熙14年(1675)选址建寺,由根绒协绕大师创建,已历12代活佛主持。寺址四周地形具有吉祥之相,故命名'吉祥尊胜菩提洲',藏语全称为'白玉朗杰绛秋林',一般称白玉寺,其中'白玉'意为'吉祥之地'。红教寺庙。

  白玉旅游文化底蕴深厚,既有享誉中外、声名远播、技艺精湛的格萨尔兵器生产基地河坡民族手工艺,又有父系文化的活化石——山岩;既有康区红教最大的距今已840多年历史的举世称第二金钢座的嘎拖寺,又有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宜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唇鹿自然保护区。

  白玉寺所传教法是由宁玛派和帕竹葛举的玛仓支系合流而成,在显密教法上和宁玛派的其他教法都不同。寺主以转世相承,称为葛玛阳赛,历代寺主都去德格的葛玛葛举司徒的主寺——八蚌寺受戒。

  白玉寺的金顶是按照宗教里坛城的模样修建的。上面一共三层。底层是莲花生,中层是四壁观音,三层是释迦牟尼。宗教文化,藏族的建筑绘画,就会接触到这个名词——坛城。坛城,藏文“接额阔”,“接额”是中央,“阔”是周围。于是,坛城是佛菩萨的净土,是周围本尊和周围眷属的法座和居所。在显教中称为净土,在密宗里则称为坛城。在藏传佛教中,坛城无处不在,有平面的,有立体的。圆形循环,无始无终。

  白玉寺1980年开放后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寺院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造型精美,雄伟壮观。主要建筑有经堂七座,佛殿三座,灵塔三座,大型转经房八座及僧舍等,有僧众千余人。大经堂可容纳2000多僧人同时打坐诵经;小经堂专用于讲经,静闭修炼、辩经、历算、医学等。佛殿内供奉有莲花生大师、贡保、阿尼玛卿、年保玉则等神像。佛殿墙壁上有热贡艺人技艺精湛高超的壁画。灵塔分别为活佛白玉乔智、高僧阿贡堪保、东玉堪保之灵塔,以白玉乔智活佛灵塔最为瑰丽壮观:塔高5米,底方3米,灵塔主体由铜片构成,四周镶银贴金,饰有珊瑚、玛瑙,嵌右旋白螺一枚,塔上方一银制佛龛,内藏佛牙一枚,装饰极其华丽。

  白玉寺每年举行佛事活动八次,其规模与场面以藏历3月1日一3月10日的“白玉十日”为最,有晒大佛、跳欠、演藏戏等活动,届时有青海、川西、甘南藏区群众及游客聚集,场面宏大、庄严、隆重而热烈。白玉县的林产资源很丰富,但由于到白玉地区的旅客较少,因此除白玉寺外的景点均需包车前往,甘孜到白玉的路况较差,途经的山体经常有滑坡发生,进入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抬头就可以看见,白玉寺金顶闪耀。白玉寺位于县城北处的半山坡上,红教寺庙。清康熙十四年(1675),由根绒协绕大师创建。白玉寺全名意即“吉祥盛尊胜菩提法殿”。传说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在芳香树下传法。清乾隆年间,第4代主寺呷马扎西活佛奉诏进京,被授予帝师称号,寺院因此名声大振。终于接近白玉寺的金顶。传说,在登上金顶的石梯下面的这块山石,就曾有某位法力高神的神仙驾驭着卸风飞行。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如同许多的名山古迹一样,白玉寺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曾经在历史上金碧辉煌的白玉寺变成了一片荒废的果园。当宗教政策再度开放时。白玉寺的第十代主持已经在牢狱里圆寂了。而第十一代的寺主也离故他乡。

  白玉寺的第十二代寺主是土丹巴绒(图龙活佛)仁波切是一位伟大的菩提萨垛;是一位精通多种文化的大班智达;是一位人格高尚的慈祥老人;他是乘愿再来的第四次转世到白玉寺的活佛仁波切。土丹巴绒(图龙活佛)仁波切在公元1936年在德格县白哇地区诞生。出生后波美伏藏师巴登喇嘛为其取名为慈晨华丹。三岁时,他被大班智达布玛米扎转世的大成就者额格旺波认证为觉康活佛的转世活佛。他并皈依了额格旺波仁波切,赐法号慈尘华绒。当他六岁时,白玉寺依照额格旺波仁波切的指示,全体本寺僧众及信徒们非常隆重的把小仁波切迎请到白玉寺。在迎请的过程中,白玉寺的护法神白宗胜敌金刚,穿着白衣骑者白马显现迎接。当年亲眼目睹的群众,至今还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白玉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西南的白玉山,为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喇嘛庙之一(另两个是白玉县的甘拖寺和德格县的竹庆寺)。背靠灌木丛生的石山,面对清澈明静的俄科河。因为白玉寺的传承清净,修行严密,成就者众多。因此他的法脉很快的便流传到许多地区。根据古时代的记载,白玉共有108座大分寺和2000多座小分寺。尽管并没有一个确切数量的统计数字,但是以当今地域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了知白玉寺的法脉已经流通到世界上许多国家,这是毫无疑问的。其中包括:西藏的拉萨、康区、安多。国外的印度、不丹、尼泊尔、美国、加拿大、希腊、德国、法国、奥地利、英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菲律宾都有白玉的寺庙和道场。白玉的清净传承法脉如太阳般的照耀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

  第7代主寺甲朱白马夺安丹珍勒松切及郎瓦,其父彭打曾作清朝大臣,从小随父习武,能光脚在锋刃上走动,武工高强,闻名康藏。他主寺时,在寺内建有20根柱子的高大灵骨塔殿,塑镏金无量寿佛高3.5米,从汉地购进镏金佛1000余尊,并绘制高45余米的金刚萨垛佛及各佛像,为藏经楼制佛经400多部。由于大师的建树,白玉寺当时已成为康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体及佛教文化的著名寺庙。

  协庆寺

  协庆寺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四川康藏德格县内,是密宗宁玛派(红教)六大道场之一(六大道场: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朵康的协庆寺、竹庆寺、噶陀寺、白玉寺)。全称“协庆丹尼达吉林寺 ”,协庆寺约在1731年建成,协庆寺现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竹庆乡,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显密经论并举,是注重宁玛派大圆满法实修的道场之一,至今法脉传承从未间断,该寺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大圆满成就者。

  位于该寺的东面为大鹏金翅鸟神山、西面为绿度母神山、南面为21度母神山、北面为金刚橛神山。在众多神山中,有很多往昔大成就者闭关修法的山洞,如在绿度母神山中的松都巴曰阿山洞,往昔曾有希曰阿杨培尊者在此闭关修法,后来虹身成就时肉身缩小,在此山洞中至今尚有尊者的肉身舍利塔,其共不共之加持非常殊胜。据说对谴除现时世间八难尤为灵验,因此有许多藏民远道而来朝拜,许多人的疑难病症竟神奇地痊愈了,若能转绕11万1千圈最佳。有圣者讲,朝此神山一趟,与诵1亿莲师心咒的功德相同。该洞内有莲师等大成就者留下的脚印等圣迹。另在八大法行洞中的洞壁上,有自现出的八大法行本尊之佛像及许多自现的咒字。在益西措嘉佛母之山洞中也有许多大成就者留下的圣迹,此中难以一一述尽,望有缘者朝礼。

  协庆寺曾经与其他寺院一样遭到破坏,但是,教法复兴的明灯,在协庆寺从未熄灭过。世亲大师曾说过:“释迦教法有二,教与证之性质,弘扬此教唯有宣讲与修持。”正如此言,教之法重在讲闻,证之法重在观修,具备这二事,方可使佛法长久住世。由于麦彭仁波切曾在该寺修行过,该寺有其清净法脉之传承,因此又对麦彭尊者的教法尤为着重弘扬。第六代夏朗巴·冉江仁波切事业的继承者贝偌扎那化身如意宝根培上师,担起重振教法的重任。在金刚持顶果钦则法王和第七代冉江仁波切晋美曲吉生格的恩德和无量发心下,新建了尼泊尔协庆寺,还有其它的协庆寺分寺的经堂大殿,佛学院及世界各地多所学校,医院和养老院。并在本寺三大怙主以及第七世冉江仁波切、第五世嘉察仁波切、第五世昂珠仁波切、贡智仁波切(现在美国弘法)等活佛、堪布们的带领下,全寺的僧众共同努力,恢复了先贤们留下的法脉传承和修持仪轨。而今新一代活佛、堪布们新建了授记中讲的五个经堂 。显密解脱法院,光密法院;莲花法院;莲师讲学院;中间是白殿、红殿简称为老经堂,莲师净土铜相山大经堂以及协庆智慧法院(佛学院)。

  敏珠林寺

  敏珠林寺是西藏宁玛派(红教)的三大寺之一,位于拉萨市山南扎囊县,是宁玛派(红教)在前藏的一个主寺,该寺建于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由宁玛派的一位伏藏大师德达岭巴·吉美多杰创建。敏珠林寺是前藏宁玛派两座著名寺院(另一座为多吉扎寺)之一。因这两座寺院所传的伏藏不同而形成了宁玛派的两个小支派。敏珠林寺以传授“南藏”为主,附带也传授“三素”(即:大素尔·释迦迥乃、小素尔·喜饶扎巴、卓浦巴)以来所传承的佛教经典。在寺主的继承上以父子或血统关系上。这对研究藏传佛教中的宁玛派的兴盛、发展、衰落及其传承教义,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敏珠林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敏竹乡敏珠林村一群山峰环抱的山谷里。东面为米友山,西面为哲布山,南面是却丹山,北面是丹玛山。敏珠林座西朝东,北靠山麓,正前方有一片开阔的山谷,山清水秀,地势优越。

  寺院坐西朝东,四面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围墙为多边形。寺内主要建筑为祖拉康佛殿,坐西向东,高三层。底层为大经堂,面阔5间,进深6间,内有20根方柱,其中有两根高5.5米的林柱通向二层。

  敏珠林寺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大破坏,“文革时期”简直已成为废墟,修复后的主要佛殿为祖拉康,坐西朝东,殿前台阶两边各有小龛,内供“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的祖师。门廊绘有四大天王、轮回图、世界模式图,并在南北壁上写着寺史。

  多吉扎寺

  藏传佛教著名寺院,为六大宁玛派寺院之一。'多吉’乃'金刚’之意,'扎’意为'石山’。寺名由后山上的自然金刚图形而得名,有译为'多吉札寺’。多吉扎寺,全称土登多吉扎寺。始建於十六世纪末,由扎西道杰创建。十六世纪晚上期,原十三万户之一的拉堆绛的统治者扎西道杰被辛夏巴·才旦多吉打败,所辖土地也被辛厦巴家族占据。於是他就到处传教,并组织僧团——艾旺教团。後来扎西道杰在拉萨以南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创建了多吉扎寺。

  16世纪末叶由藏传佛教宁玛派著名喇嘛强达·扎西度杰兴建,是第二世仁增钦波·昂格旺波后历世仁增钦波的座寺。该寺为宁玛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与敏珠林寺齐名。公元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军队侵扰西藏期间,寺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后来加以重修进而兴盛,分寺遍及整个藏区,其教流传承至今。

  该寺显密佛法并重,尼玛派教法之远传佛语部传承自成一派;伏藏部中主修北传伏藏,兼修白玛列哲哉、甲相崇、强达·扎西度杰等掘藏师的伏藏,汇集有五十多卷;净相部中专修五世达赖及五世仁增钦波等的净相密法。

  多吉扎寺是宁玛派在前藏的主要寺院之一。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历史最久过错的一派,现任寺主为仁增钦摩·多杰扎·江白洛桑活佛,是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多吉扎寺以传授北藏系统为主,附带也传授三素尔以来的一些佛教经典。宁玛派经典中的重要部分是伏藏,伏藏是从山洞或地下发掘出来的经典。约在十二世纪时,宁玛派中就先後出现了挖掘伏藏的人,他们被称为德敦。其中著名的有娘·尼玛维色,他发掘的伏藏称为上部伏藏∶古如·曲吉秋发掘的伏藏称为下部伏藏。在十五至十六世纪时,挖掘伏藏的热特那林巴将上下部伏藏和自己挖掘的伏藏汇集一起刻印,称为南藏;十六世纪前期,後藏昂仁县日吾扎桑地方的一个贵族子弟仁增·敦吉登曲坚赞发掘出不少伏藏并刻印,称为北藏;北藏中有很多经籍都是原来经典和伏藏中所没有的,如《堪卓宁提》等,在这些伏藏中,有讲宁玛派传承的,有讲医学的,有讲吐蕃王朝时期历史的,其中较著名的有《五部遗教》、《莲花生遗教》等,对研究吐蕃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多吉扎寺专门弘传北藏系统的密乘经典,并认定仁增钦摩·敦吉登曲坚赞为该寺的第一世活佛。

  宁玛派作为一个教派,它不像萨迦、噶举等其他教派,一直有一个中心寺院,而宁玛派却是分散发展的,也不像其他的教派那样和地方势力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宁玛派在元朝虽然和中央政权建立了联系,但由於宁玛派组织涣散,单线传承,故始终未形成一个稳定的寺庙集团势力。直到十六世纪,在前藏才出现了较有规模的宁玛派寺院。特别是十七世纪由於第五世达赖的支援,宁玛派在前藏的两座著名寺院(即∶敏珠林寺、多吉扎寺)才有了显著的扩展,第五世达赖还专门兴建了一座寺院(南杰林寺)弘传宁玛派教法。一七一八年准噶尔蒙古军队侵扰西藏,多吉扎寺被摧毁,寺主仁增钦摩·白玛逞勒活佛等人被害。後由颇罗鼐地方政府资助修复。文革中又惨遭破坏,一九八四年政府拨专款进行了修复,现有喇嘛二十三人。

  多吉扎寺供奉的神像奇特,主要有出世五部为修道成佛必须的本尊,有代表身语意的文殊、莲花、真实,代表功德和事业的甘露、金刚橛;世间三部为差遣非人、凶猛咒诅、供赞世神。非人原是西藏本教中的凶神,藏语称玛摩後被宁玛派吸收为护法神。其形象被描绘成黑色的既丑又忿怒的妇人,半裸,乾瘪的乳房,结块的发辫;典型的兵器是疫病口袋、拘鬼牌、黑绳套和魔线球。最著名的护法女神是班丹拉姆,她是众玛摩之主。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84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