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于>资讯

讲座|“清代索伦兵维护边疆稳定的历史贡献”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 2025-07-25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2025年7月22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第32期西藏文化讲坛特邀黑龙江大学及黑河学院周喜峰教授,作题为“清代索伦兵维护边疆稳定的历史贡献”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直播形式,吸引近500余人参与,反响热烈。

  • 讲座主要内容

  周教授以清代索伦兵的边疆治理实践为切入点,从民族学视角结合历史文献与民族学视角,系统阐释了以下核心观点:

  1. 索伦兵的边疆贡献:通过梳理清代索伦兵在东北、西北边疆和西藏地区的军事驻防与征战史实,论证其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其历史功绩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深远影响。

  2. 民族发展与共同体意识:分析清代索伦兵从部落共同体到民族共同体的演进历程,揭示其在国家认同、文化融合中的能动性,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逻辑。

  3.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炼索伦文化中的“家国一体”国家观、“忠勇奉献”精神及边疆守护意识,指出其对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现实启示 。

  • 互动交流环节

   在讲座后的互动环节中,与会者踊跃提问,线上互动区收到不少提问与评论。周教授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1. 关于索伦兵的组织特点:有听众询问索伦兵的编制与作战特点。周教授指出,索伦兵采取“八旗制度”与部落组织相结合的方式,既保持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又具备正规军的纪律性,这是其能有效戍边的重要原因。这种独特的组织形式,使得索伦兵在不同的边疆环境下都能迅速响应军事需求,无论是应对小规模的侵扰还是大规模的战争,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2. 民族认同的现代启示:针对如何从索伦历史看当代民族认同的问题,周教授强调,索伦部从“部落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变过程,为今天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历史借鉴。在当代,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应通过更多的交流互动,深化对中华民族这一整体的认同,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3. 边疆治理的当代价值:就清代边疆政策对今天的启示,周教授认为,索伦兵的戍边实践表明,边疆治理需要兼顾军事防御、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三个维度,这一经验对新时代边疆治理仍具参考价值。如今在边疆地区,不仅要加强军事力量以保障安全,更要注重经济建设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同时通过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 学术与现实意义

   讲座立足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既深化了清代边疆治理的学术讨论,也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历史借鉴。周教授强调,索伦兵的历史实践是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生动例证,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参照意义。

  • 反响与总结

   精彩的讲座让听众们备受鼓舞,会场不断响起热烈掌声。特别在提问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听众的积极性。同学们争相抢答,互动氛围热烈。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发挥西藏文化博物馆铸牢基地作用,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讲好“三交”历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846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