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 《中华大藏经·藏文对勘本》问世始末(上)
二十多年的收集整理,二百余人参与其中,汇聚千年智慧,最终形成统一版本。盛世修典,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华大藏经·藏文对勘本》的前世今生。
2023-03-17
【中国那些事儿】听藏学专家讲述西藏民主改革60年巨变:人民幸福溢于言表 世界更了解西藏
天辽地阔,格桑花开,藏式小楼一幢幢,五彩经幡随风飘,藏民们各得其乐,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下,一切都是那么地静谧而美好......西藏文化博物馆的一次展览,将远古的祈盼与当下的祥和融合与净化,让人仿佛置身神秘的西藏。
霍巍:为什么西藏文明轨迹始终向东发展?
中国西藏地区的文字出现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建立以后,此前漫长的时段无文献可据。由于传统藏学研究主要依赖汉、藏文献和极少量的吐蕃金石、简牍材料,无法解决考古学上关于西藏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的关键性问题。经过数代中国考古工作者接力,这些问题实现突破,西藏考古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中国学者手中。
藏学研究中的“人物—事件”研究
近年来,中国藏学研究事业不断发展,青年学者不断涌现,同时不断有优秀研究成果涌现出来。这使得中国藏学研究在系统性和研究深度等方面得以强化。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尝试从“人物—事件”视角进行的探索成为新热点。
全国人大代表郑喆轩:将稻城皮洛遗址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予以重点支持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郑喆轩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言,他认为中国考古正迎来‘黄金时代’。随着国家对考古工作等文化领域的重视和引领,年轻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这个曾经小众的行业正源源不断迎来新鲜血液。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2月23日,藏研中心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传达学习石泰峰同志在中央统战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总结部署从严治党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刘军川到会指导并讲话。
江荻:西藏的语言多样性及其分类
文章一方面叙述西藏的多样性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尝试用一种计算机自动聚类方法对西藏的语言进行分类。文章采用编辑距离计算方法的编码和赋值,以及聚类算法和树形图呈现。实验采集了西藏的藏语及其方言,还有门巴、珞巴、僜人等族群的非藏语语言共计49种,包括目前尚未识别的一些地方话。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6讲:《汉藏史集》的传说与历史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统一、隋唐统一之后第三个大一统时期,为中国历史版图的奠定、中华民族的形成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元朝时期将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在中央设立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体制、任命官员、清查户口、征收赋税、建立驿站、驻扎军队,实施了充分有效的行政管辖。
陈玮主编:《中国各民族交往交融史暨第二届甘青民族走廊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这些民族在历经迁徙、贸易、婚姻等过程中,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流内容不断趋全、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各民族的发展演变都是在既保持自身特色,又不断吸收容纳其他民族成分的过程中完成的。
Copyright©2020 西藏文化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18463号-2